京剧 | 戏剧网 -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戏剧文化
你的位置:首页 > 晋剧 » 正文

从晋剧到口梆子的兴衰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29日 15:42:50

作品分类:张家口  京剧  丁果仙  表演  十三  艺术  一个  艺人  由于  

《[我的家乡戏》从晋剧到口梆子的家乡戏兴衰与历史发展

梨园有许多歌剧。京剧、越剧和各种梆子戏。京剧在紫禁城的阴影下,有着超越各种戏剧的悠久历史。因此,唱京剧的人认为他们拥有中国文化的精髓,鄙视唱其他歌剧的艺术家。“只是个梆子歌手”,即使梆子唱得好,唱京剧也能表达出这样的轻蔑。

事实上,京剧只是一个大杂烩。余秋雨在他的戏剧理论中说,“清初,京戏与昆曲在南梆子和北梆子并存。1970年甘龙80岁生日那天,安徽剧团三清班应邀来北京庆祝他们的生日。接着来了四个Xi班、春台班和何春安徽班。他们带来了回回的“黄儿”和汉调的“西皮”。到达北京后,这部歌剧继续吸取其他歌剧的优点,逐渐发展成为京剧,后来感动了政府和农村,压倒了其他歌剧。”

京剧在我的家乡很受欢迎,京剧有很多流派。现在的晋剧是指太原一代的中路梆子。中路梆子也像山西的京剧,因为省会的影子自然比北路梆子好,上党梆子的小梆子有地域优势。中央梆子类似于京剧,是从回族传过来的。中央梆子源于周浦梆子。

然而,我的家乡并不纯粹是一个中路梆子或晋剧,因为张家口位于北京、河北、山西和蒙古的交界处,而且仍然离北京很近。因此,张家口的晋剧主要受京剧的影响。例如,张家口晋剧,俗称口梆子,不是太原地区的方言,而是更接近北京风味,更类似普通话,因此更容易理解。在歌唱和伴奏方面,它比正统的晋剧要柔和。在表演上,由于与京剧的长期融合,它也受到了京剧的影响,表现出更多的优雅和克制。粗糙而高调的传统京剧在张家口已变得难以忍受。张家口最早的京剧演员是云朴春和黄智滨的《南天门》,这让张家口人尝到了京剧的味道。从那以后,厉安良、于鸿雁、李世防、毛世来、谭元寿、邵淳、袁世海、高玉倩等著名京剧艺术家来到张艺谋身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花园里总是挤满了精彩表演的戏法。20世纪40年代,平剧在张家口也很受欢迎。表演艺术家赵李荣17岁时,《杜十娘》就被张家口的普通人所熟悉和喜爱。后来,“杨三姐投诉”使得赵李荣的名字在张家口引起了另一场轰动。

我认为张家口晋剧的变化与京张铁路的开通有关。交通便利使得京剧演员在张家口演出更容易。然而,这主要是由于张家口京商的文化需求。京商只是晋商的一个大企业集团。京商的存在和发展自然吸引了京剧的跟随。在晚清历史上,没有哪个内陆城市像张家口那样繁荣。自明初实行“中法开放”以确保边境军备以来,这个手掌大小的地方一直是蒙中交流的第一个地方。从努尔哈赤进入康熙亲征喀尔喀蒙古,晋商推的手推车上的干草保证了满族人一个接一个的胜利,而张家口则是晋商手推车的重要起点。民族主义者认为,晋商是叛徒,而张家口是大叛徒聚集的地方。

山西人带着商业资本和晋剧而来。张家口繁荣了晋剧和内地贸易。就连中国的第一张门票也诞生在张家口的一个古巷。与滇缅边境古老的茶马古道相比,这条贸易路线无法与张家口的张谷贸易路线相提并论,张谷贸易路线是晚清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

鲁迅说:“老十三丹已经70岁了。当他上台时,观众仍然鼓掌。”张家口是十三丹的发源地。也可以说张家口为中国梨园之旅贡献了跨越梆子和京剧两条线的大师十三丹。

侯君山(艺名十三丹)出生于张家口万全县,山西梆子表演艺术家,表演范围广,集武术和各种角色于一身。他擅长绘画、书法、钢琴和象棋。他有美丽的外表和深刻的表演技巧。他创作的戏剧形象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侯君山从小就在歌唱、阅读、表演和演奏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天赋。13岁时,他从科学中走出来,成为了一个支柱。“十三个丹麦人”的艺名不胫而走,以张远而闻名。17岁时,他去北京演唱北京梆子,即河北梆子或直隶梆子,《燕明扫除京都噪音》,被誉为北京八大杰出音乐家之一。13旦和京剧之后,光绪十八年,他进宫唱戏十年,慈禧太后给了它黄色的夹克衫、戏服,给了六件上衣穿。在人们中间有一个很好的名声,“三年内状元,十三天内状元无与伦比”。十三旦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细腻动人的台风,很快在北京流行起来。在北京期间,他与京剧大师谭鑫培和杨小楼一起表演,为京剧的发展培养了许多人才。例如,梅兰芳先生曾经说过,他从13旦的表现中获益匪浅。

在13旦之后,有三个著名的晋剧歌手必须提及。第一个是丁果仙,他是京剧徐升生涯中不可逾越的大师级人物。丁果仙和女学生一起对抗徐升。舞台上的丁果仙像男人一样气势磅礴。20世纪30年代,甚至上海人也听说过丁果仙的名字,并数次邀请她去上海演出。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为他录制唱片,被誉为晋剧之王徐升。丁果仙出生于河北省舒鲁市,原名水果。当她四岁的时候,她被卖给了太原的丁家,因为她家很穷。丁家把她卖给剧团学习戏剧。她开始在青衣学习,9岁时转到徐升。由于徐升在金歌剧《梨园戏》中被称为胡子生而不是“红”,所以她的艺名是“郭子红”。晋剧界有句谚语,在太原学习,在张家口成名,也就是说,晋剧艺术家只有在张家口演唱,才能在晋剧界脱颖而出。丁果仙也不例外。丁果仙在张家口的演出是丁果仙艺术成长和进步的最重要时期。这主要表现在丁果仙道白方言语音的变化和张家口方言与北京韵的采用上,北京韵接近普通话。发音清晰,可以说是正确的。以前,由于晋剧发音中的方言问题而造成的理解台词的困难得到了解决,晋剧也受到了山西以外的人们的欢迎。来到张家口表演的艺术家们也在回家的时候提高了道白的发音,这就是所谓的口梆子和传统的山西梆子的区别。张家口的丁果仙也大胆吸收了京剧的表演技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丁式晋剧演唱风格。

第二个角色是萧桂涛,真名杨丹青,祖籍山西,出生于张家口宣化。7岁时,她进入班上学习戏剧。她在青衣、肖丹和道马利旦工作。离开学校后,他成了一名优秀的演员,既有平民也有军人,在唱歌和表演方面都很出色。当我15岁的时候,我在张家口、大同、包头等地表演并发卡片。1937年,应上海“胜利”和“百代”公司的邀请,他们制作唱片并在全国范围内销售。20世纪40年代初,它在晋剧大师丁果仙那里享有很高的声誉,成为晋剧花园里的果实和桃子之一。它在华北很有名。萧桂涛塑造人物的能力非常强。他装饰的所有形象生动逼真,堪称绝技。他的演唱风格优美,声音和情感兼备,风格独特。他被誉为晋剧的“梅兰芳”。她的代表作有《百花电江》、《清风阁》和《花木兰》。1973年,杨丹青因病去世,享年54岁。

第三个角色是郭蓝瑛。郭蓝瑛大约17岁时来到张家口演唱歌剧。张家口第一次解放后,郭蓝瑛跟随八路军走上了政治艺术和政党艺术的道路。郭蓝瑛在晋剧艺术上达到了怎样的高度,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出于政治原因,很明显,她后来的地位给她带来的名声远远超过了唱金曲的郭蓝瑛。

晋商的衰落、京商的退出和张家口经济政治地位的丧失(可以追溯到1952年察哈尔废除省制)最终导致了传统晋剧与张家口晋剧之间的远距离。山西晋剧艺术家也表达了对“用梆子唱歌”这句话的蔑视。自从梆子与它的父母山西梆子分离后,在此期间,有像丁果仙和萧桂桃这样的大师确认了梆子的特点和辉煌,梆子得以幸存。由于梆子在道教和表演中不断吸收京剧的元素,张家口的京剧在北京的产业界更受欢迎。因此,在山西人面前有一些奇怪特征的梆子艺术家得以获得梅花奖。

京剧和京剧都让位给电视剧了。只有当人们在家乡有强烈的愿望时,他们才会唱一两首京剧和一两首山西梆子来回忆或表现他们的艺术兴趣。

世界三大表演体系是俄罗斯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德国的布莱希特体系和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歌剧艺术体系。作为晋剧和张家口的晋剧,它们也为三大体系之一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希望我们的儿孙们在表达他们的家乡愿望时能来他们的家乡玩耍。如果是这样,继承不会结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