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 戏剧网 -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戏剧文化
你的位置:首页 > 晋剧 » 正文

郁芳:角色的理解和创造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29日 15:38:43

作品分类:有情  创作  理解  角色  刘四娘  戏曲  演员  人物  一个  《青纱红灯笼  

浓妆艳抹中总有爱——谈
郁芳对角色的理解和创造

2005年,山西省举办了第十届“杏花奖”戏剧比赛。太原实验金剧院实验团参加了历史故事剧《青纱红灯记》和现代戏剧《刘胡兰》的比赛。我分别在《青纱与红灯记》和《刘胡兰》中扮演了命运多舛的“刘四娘”和著名的女主角“刘胡兰”。这两个角色个性不同,跨越式发展,是我20多年演艺生涯中面临的严峻考验和挑战。排练不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奋斗的过程,充满欢乐和悲伤。感谢评委和专家授予我“第二届杏花表演奖”的荣誉。这是对我创造性成就的鼓励和认可,也是未来进一步努力的动力。《青纱红灯记》和《刘胡兰》已经在城市和乡村演出了近100场。一场接一场的表演被一个接一个地感受到了。我写下了我对角色的理解,并向专家和同事寻求建议,以便得到指导和帮助,使我能够在传统戏剧的表演中一步步前进,并尽我所能促进传统戏剧的艺术生涯。

一、对《青纱与红灯记》中刘四娘的理解与创作

金剧《青纱红灯记》改编自四川戏剧《刘四娘》。当我第一次看到剧作家徐芬的川剧《刘四娘》时,我被活生生的女性角色《刘四娘》所吸引,并对创作产生了难以抑制的激情。这是一部站在女性立场上为女性演唱的戏剧。在该剧的一些传统戏剧中,没有对女性的蔑视和歧视,也没有对一个被冤枉和可怜的“软弱的女人”的草率的描写。剧本为“刘四娘”的悲剧命运和悲惨生活找到了社会根源,也为“刘四娘”改变命运的执着精神找到了性格基础和必然逻辑。在探索思想深度的同时,它也为演员们提供了尽可能多的表演空间。这让我与“刘四娘”这个角色相伴很久而不能释怀。

从川剧《刘四娘》到金剧《青纱红灯记》,都是全体演职人员的合作。这也是我第一次参与从移植、改编、歌唱设计、舞蹈美、灯光、第二次创作文学剧本的整个过程。它在我理解角色和创造角色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金剧《青纱红灯记》清晰深刻地揭示了原剧的主题,丰富了《刘四娘》的内心世界。在原作的基础上,《刘四娘》塑造得更完整、更深刻、更感人,也更具戏剧化和晋剧化。这种悲喜剧有些实验性和荒谬,它不直接进行道德判断和高调的启蒙,也不假装深刻,从而使它变得神秘。但试图通过人性的特征和命运揭示一个众所周知的真理,那就是,“三个世界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这出戏名称的改变使这部戏更加富有诗意和意义。“绿纱”和“红灯笼”分别表达了两个相连又不同的“刘四娘”。《青纱》是“刘四娘”前半生的写照。她先为主人而活,然后为儿子而活。她尽力压抑自己尚未消失的人性。她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蓝色世界。后面的《红灯记》是《刘四娘》实现后“生机勃勃”的人性宣言。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观众都认可了这部戏和山西的《刘四娘》。

归根结底,演员必须表演和演唱一出戏,“角色必须通过歌剧来塑造。”为了丰富“刘四娘”的思想内涵,通过戏曲展现“刘四娘”复杂的精神世界,大量的戏曲节目被融入到《青纱红灯记》的演出中。在唱歌、阅读、做、玩和跳舞中,“唱歌”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剧本开头有一段咏叹调,表达了“刘四娘”的生活经历和处境。在悲凉的叙事歌唱中,金曲的“夹板式、双重性、内向性”用缓慢而呆滞的“歌唱”节奏来表达此时“刘四娘”内心的冷漠和扭曲人格的麻木。

这些年轻的纱罩灯已经习惯了。

早上烧香,下午祈祷和平。

傅氏家族历经十三年的兴衰,

先生,他还没有康复。

天柏儿是震旦的期望。

我希望我的儿子会成长为一个强壮的男人。

不想生来生病或生病,

去看名医烧药和挂锅。

据说崇拜菩萨和菩萨是有效的。

我们每天吃素食,诵经祈祷,坐在蒲团上。

看到田白年满12岁,

我担心会晕倒和生病。

趁吉利的日子闯坏运气,希望我儿子身体健康,

也不要浪费刘四娘邓青十三年的便衣。

这首咏叹调既传统又创新。它在发展过程中继承和发展,成为“刘四娘”独特的“音乐形象”。传统京剧中的声乐表演帮助我重塑了“刘四娘”。让原姓四川的“刘四娘”姓靳,也通过表演京剧音乐,让人物有了更有趣的一层东西。借助山西梆子极其丰富的音乐资源,创造一个富有时代特征和美学意义的新形象,对我来说是排练《绿纱与红灯记》的一点经验。如果说“唱”是演员表现人物的主要艺术手段,那么“读”就是更直接、更具表现力的人物心态艺术形式,“唱四两首千言万语歌”强调“读”的重要性。然而,念白对演员来说显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对像我这样的歌剧演员。在《绿纱与红灯笼》中,有一段独白持续了几分钟,是情节发展的关键部分。如果你读得不好,会影响戏剧的节奏,大大降低演出效果和艺术感染力。一些老师和朋友建议把这段独白改成咏叹调,但经过深思熟虑后,我不同意。我想,戏剧和戏剧类别是一样的,人没有唱歌的声音,难道也不能很好的活出人物吗?为什么歌剧演员不能背诵独白?我没有放弃,没有逃跑,没有四处走动,并且下定决心要突破阅读的困难。当我很小的时候,我从省级戏剧剧院的豆屏老师那里学习背诵和表演。他们对线条和艺术处理的深刻理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阅读话剧《清》中的这段独白,我特意咨询了戏剧领域的老师和同事,并集中学习他们对演员台词的理解和处理,包括特定台词的压制、强化、停顿和挫折。在他们的帮助下,我翻越了歌剧演员说的“只有唱得好,很难说得好”的障碍。排练时,我从人物入手,根据戏剧台词的处理方法,结合了戏剧中独特的押韵和背诵方法,从而满足了导演的要求。在每次排练和演出的这个时候,我都忍不住哭了起来。无论是在城市的剧院还是在乡村的土制平台上,观众都能接受它,并获得良好的艺术效果。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但“隔行不合理”。目前,我们正处于一个艺术类型越来越多样化和一体化的时代。如果我们坚持自己的观点,我们将关闭自己的创新之路。歌剧最初是一个“歌舞表演”的“艺术团”。我们应该向它学习,要有学习和创新的精神,这样歌剧,尤其是晋剧,才能与时俱进,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以开放的态度,推动晋剧的发展。通过排练《绿纱与红灯笼》,这种创造性的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珍贵。

在传统戏曲表演中,“做”往往与演员的身体动作联系在一起,而“做”则被用来表现人物,尤其是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这是传统戏曲留下的宝贵遗产。如“拾玉镯”、“溢水金山”和“三岔口”都是用如此多的日常动作来表达的。我想怎样用歌剧的常规动作来表达“刘四娘”?在戏剧《清》中,有一系列情绪化和高度紧张的场景。“刘四娘”悲惨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她生命的唯一支柱是她的儿子。她为儿子而活,但他的儿子成了和尚,无情地背叛了她。她恳求儿子和她一起回家,但儿子固执己见,拒绝让母亲出门。“如果每个家庭不认识自己的孩子,他们就不会回来。”“刘四娘”从震惊走向绝望,从虚幻的世界走向世界。绝望中,一颗早已死去的心逐渐恢复。面对社会和世俗对女性的压迫和蔑视,“刘四娘”的真情流露出来了,但单单歌唱显然不足以表达此时此刻“刘四娘”的心情。我配合咏叹调设计了一系列“做功”的身体动作,一起唱歌跳舞来表达“刘四娘”裂变的内心世界:

魔鬼和神不会让我们活着。

氏族规则禁止生活。

为你丈夫活着,为你儿子活着,

为名字而活,为节日而活,

为你的家庭而活,为你的家庭而活,

只是不要为自己活着。

生命太短暂,活不了几天。

为什么不为自己而活?

别让我活着活着,

生活在爆炸中。

这是整部戏的高潮,《刘四娘》的叛逆性格被推到了极致。这时,《红灯记》高高悬挂,整个舞台明亮,音乐如潮水般起伏,充分张扬了《刘四娘》对生活的渴望和燃烧的人格美,象征性地提炼和升华了剧本的主题。编辑、指导和表演,包括编舞等。,动员所有歌剧节目和舞台表演方法来“做”好。这时,我已经和剧中的“刘四娘”合并了。每一个预先设计的程序的每一个动作和应用都是“刘四娘”个性的体现。我把写意放在现实主义中,用各种戏曲节目的袖子、五龙卷柱、抢背、跳翻、现代舞提举等传统人物来表现“刘四娘”的爱与决心。通过一系列大动作,生动地展现了“刘四娘”复杂的情感变化和心跳声,身体动作被赋予了生命的灵魂,使每一个做事的行为和形式都具有美感、意义和内涵。

京剧《青纱红灯记》让我深深体会到唱歌、读书、做、玩、跳舞对一个歌剧演员的重要性。这些经过数百年戏曲文化积累的节目,不再是演员表演的一般手段和形式,而是成为塑造人物的重要元素。正是通过这些艺术元素,我们歌剧演员创造了新的角色、新的视野和新的领域。我们处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相同与不同的融合已经成为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手段和内容。就戏剧而言,戏剧转向戏剧研究,出现了小戏剧《马前泼水》和《三叉》。随着“朱良”的出现,歌剧转向戏剧研究。甚至杂技也转向戏剧研究。我们还应该借鉴其他艺术的优秀之处,丰富戏剧的表演元素,丰富表演元素中的歌唱、阅读、表演、演奏和舞蹈。近年来,越剧《西游记》中大量舞蹈的采用极大地改善和提升了戏曲《左传》的表演形式和内涵。唱歌、读书、做、玩、跳舞是歌剧演员综合技能的基本技能。将这些提升到艺术水平,与她一起创造一个全新的舞台形象,是歌剧演员的“最高任务”,也是我毕生的努力。

第二,《刘胡兰》的解读充满了当代教育意义和真情实感

我在199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时排练了现代金剧《刘胡兰》。当时,我对“刘胡兰”这个角色的理解是,导演给的“刘胡兰”和老师的剧本才是真正的颜色。21岁的我和这个角色之间的年龄差距使我的真彩色非常合适,并得到了专家、老师和观众的一些认可。但当时,对人物的理解和创造还不成熟。直到我在豫剧演员王红丽表演的十部顶级戏剧《铡草机下的红梅花》中看到“刘胡兰”,我才大为震惊。有一种激励我的冲动,我迫不及待地想找到一遍又一遍的剧本,希望能将《刘胡兰》再次搬上舞台。从演员的角度来看,我认为王红丽的《刘胡兰》更富表现力和创造性。此外,由于两部戏剧《绿纱红灯记》和《刘胡兰》中人物的风格和表现形式大相径庭,极具挑战性,对演员自身的整体素质也有更高的要求。刘胡兰“过着伟大的生活,光荣地死去”。她用年轻的生命来解释共产党人对人民和祖国的忠诚。她是人民的好女儿,也是党的好战士。刘胡兰很贵,因为她年轻,去世时还不到15岁。然而,我,一个将近40岁的演员,不得不扮演一个15岁的小女孩。我感到紧张,晚上几乎睡不着。此外,导演的倒叙表现手法要求演员准确把握每个场景中的动作目标和角色之间的关系,并在不同的情感转换中自由进出。面对一系列困难的问题,只有咬紧牙关克服困难,逞英雄才能学会英雄,为了接近心中的英雄,他悄悄地去了云舟西村几次。通过参观和学习,我增强了信心,决心在舞台上塑造一个可敬可爱的“刘胡兰”。

首先,我想让“英雄”刘胡兰回归生活,让高贵成为自然,让她成为一个有人情味、有爱心的可爱小女孩。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从小的角度出发,以“小”为出发点,把自己完全“改造”成一个15岁的女孩。她天真、单纯、可爱、随和、自信、简单,脾气倔强,性格也不是不讲道理。像顾县长让她剪辫子一样,胡子兰闹情绪;当奶奶坚持要剪辫子时,她又哭了。为了发簪,她和姐姐吵了一架,生气了。尽管这些细节很小,但一滴水可以看到太阳。活生生的胡子兰,在舞台上复活了。

第二个是“真实的”。事实上,善良和美丽,这才是真正的基石。在我肤浅的理解中,“真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客观真实,二是真诚、真情和真诚。现代金剧《刘胡兰》并没有像过去那样人为地提升和神化“英雄”,而是回归了她的本来面貌,写出了平凡中的伟大。在创作这个角色的过程中,我尽最大努力去寻找真实的东西,这样艺术形象就更贴近时代,更贴近我们。在剧中,胡子兰上前保护村民。真实的感受感动了每个人。为了向亲戚表达她的真诚,她总是悄悄地做一些普通的事情,比如做军用鞋和护理伤员。然而,我真诚地希望将来生活得更好。剧中,胡子兰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包含着革命者对党和人民的炽热情感,以及一个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正是这种诚意赢得了党、同志和村民的信任。真诚产生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以及真诚形成的心灵交流和融合赋予了人物精神和人格的双重力量。

再次是责任。我们常说,“每个人都要为国家的兴衰负责。”年轻的胡子兰自觉承担起民族解放的神圣使命。正是有了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她的倔强性格才能升华为工作精神和对敌精神。刘胡兰生活在那个特殊的环境中。她正在经历血与火的体验和考验。在残酷的斗争和生死抉择中,胡子兰逐渐长大。因为发夹,她让坏人误走了。胡子兰立即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大错误”,并公开检讨自己。当她完成任务时,她总是用脑子想办法把它做好。在与邪恶势力的斗争中,她敢于用“弱”与“强”,用“善”与“恶”斗争,不怕面对邪恶时的暴力。这种“勇气”和“锐气”一个接一个地体现在“小事”上,体现了她强烈的责任感。她给了党一颗真诚的心,把党交给她的任务放在首位。这种强烈的责任感造就了她的精神和个性以及她“生命的伟大”。

找到这些步骤后,我尽我最大的努力接近和接近英雄的灵魂,让她的灵魂带领我在舞台上展示战争年代和那个特殊时代一个女孩的心理历程。胡子兰用她的平凡成就了英雄壮举。《死亡的荣耀》是对刘胡兰短暂一生最准确、最完美的总结。尽管演出后得到了各界的认可和强烈反响,但我知道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刘胡兰是我学习的榜样。她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和做事,如何面对困难和困难。她还向我明确了“如果你入党,你就是党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你为党工作,你必须尽最大努力”。

Iii .未来努力的方向

《青纱红灯记》中的“刘四娘”和《刘胡兰》中的“刘胡兰”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和环境中,有着不同的个性、命运和价值追求,但从各自的角色来看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和审美品格。他们是我在创造过程中不可分割的灵魂。我曾出演过《少妇总动员》中的穆桂英,《三门奇兵》中的穆桂英,《王琦拉马尔》中的钟无艳,《下河东》中的罗氏,《雨风宫》中的金桂,《满床水》中的升平公主,申侯,《深宫爱恨》中的秀姑,《卧虎藏龙》中的胡杨公主,《五女寿辰》中的杨三春,《花落王朝》中的七奶奶,《断桥》中的白蛇女,以及《女子》中的苏三这些不同的角色赢得了许多奖项,专家、教师和同事的认可和认可使他们有些自满。通过排练《青纱红灯记》和《刘胡兰》,我进一步了解了如何理解角色和创造角色,如何将传统戏曲节目与现代美学相结合,如何赋予旧节目新的生命和活力。作为一名歌剧演员,我知道“艺术无止境”。在我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我会不断提高自己,加强自我修养。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在歌剧舞台上唱出我的心声,展现人物的个性,展现时代的辉煌。

余芳在晋剧《刘胡兰》中饰演刘胡兰 

我在金剧《刘胡兰》中扮演刘胡兰

余芳在晋剧《青纱红灯笼》中饰演刘四娘 

我在金曲《青纱红灯记》中扮演刘四娘

[注]本文作者是太原晋剧艺术研究所演员实验组,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第二次“兴化奖”获得者。

责任编辑:高级总编辑苏:宋建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Top